骨質疏鬆如何預防?
骨質疏鬆危險因素
1.女性罹患本症的機會較男性高。
2.年齡35歲過後:35歲後人的骨質量便開始減少,停經後雌性激素減少骨質流失加快。
3.無規則運動習慣:快走及負重運動可促進骨質之生成,減少骨鬆風險。
4.少接觸陽光:過度防曬、撐傘或戴面紗會阻隔紫外線照射皮膚減少維生素D生成,缺少維生素D會使人沒辦法吸取足量的鈣,這時人體不得不釋出骨骼中的鈣質,以維持其他生理活動(例如肌肉收縮),骨骼會變脆,且拖慢健康新骨生成的速度。
5.飲食攝取不均衡:飲食中缺乏鈣、維生素D。
6.疾病、藥物影響:糖尿病、甲狀腺功能亢進、副甲狀腺功能亢進、長期臥床者、服用類固醇等。
7.工作日夜顛倒、抽菸、喝酒、 嗜喝咖啡。
如何診斷骨質疏鬆症
可透過骨質密度檢查攝影儀來測量骨密度(BoneMassDensity,BMD)T-score。骨質密度測量為基準的定義(如下):
1.正常骨質:骨密度標準差大於-1。
2.骨質稀少:骨密度標準差介於-1及-2.5之間。
3.骨質疏鬆:骨密度標準差小於-2.5。
骨質疏鬆症的治療
1.運動:運動不可過度宜保持規律,如走路、慢跑、打網球、跳舞、游泳。
2.飲食:應注意鈣、維生素、蛋白質的平衡攝取,鈣質每日攝取1500mg建議的鈣質攝取量(毫克/天)。《高鈣飲食如:小魚乾,蝦米、黑芝麻、乾紫菜等。也可多吃含植物荷爾蒙的食物,如豆腐、豆漿,來避免體內荷爾蒙急速下降,導致骨質流失更快。 飲食中也可補充維生素D如乾香菇、優格、蛋黃、豬肝、強化牛奶、魚肝油都是好的來源;另外蝦子、牡蠣,魚類如鮭魚、鱈魚、比目魚等也富含維生素D。除了多攝取含鈣及維生素D之食物,還應減少會加速骨質流失的高蛋白與高磷食物,如肉類(尤其是紅肉)、內臟、蛋黃、含糖飲料等。 另外,酒類與含咖啡因的食物,不利於身體吸收鈣,也應避免。》
3.曬太陽,讓體內合成維他命D幫忙吸收鈣。維生素D能促進小腸吸收鈣質和磷酸鹽,也有調節骨骼生長的作用。
4.藥物治療:荷爾蒙製劑補充、口服鈣製劑、維生素D、Forteo骨穩、.Calcitonin(抑鈣素)、雙磷酸鹽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