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/12/09 09:33:28 吳青蓉 回首頁

我不是老番顛

我不是老番顛

 

        69歲的王老太太退休後獨居在家,喜歡動物的她平日飼養一隻可愛的小狗Lucky為伴,最近半年卻整天在村莊裡到處尋找,表示她養的貓不見了,但其實她並未養過貓;有時候又哭的很傷心,說Lucky生的幾隻小狗都被壞人偷走了,但其實Lucky是公狗

        72歲的林老太太退休後和兒子媳婦一家同住,原本身體硬朗的她心疼兒子媳婦工作辛苦,還會幫忙作點家事,但最近3個月卻常常忘東忘西,曾經忘記在煮東西而燒焦鍋子,吃過飯後忘記吃過,向兒子表示媳婦不給她飯吃,忘記金飾放在哪而找不到,認為是媳婦偷走…種種行為引發家庭的衝突,甚至讓媳婦覺得老太太是故意針對她…

台灣如今已邁入高齡化的社會,未來甚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,但隨著壽命的增長,活得老並不一定活得健康,伴隨著一些以往少見的疾病也因此增加了,例如老年失智症。

       老年失智症的典型症狀包括有記憶力、執行功能等認知功能變差,記憶力的變差會首先表現在近期的記憶力上,亦即最近發生的事情記不住,以往的事情反而還記得,所以會變得喜歡“講古”,重複的說以前的事,除此之外,還有些則是不真實的、想像出來的事情,這些不真實的、想像的事情,醫學上我們叫做“妄想”,例如上述的王老太太認為的小狗被偷走、林老太太的存摺被偷,都是屬於妄想,妄想和記憶變差、重複說話一樣都是失智症患者早期和中期常出現的症狀。

當遇到這種情況時,我們會建議照顧者首先自己不能急,不能氣,就像小時候,我們不會時,他們也是這樣一句一句慢慢重複的教我們,現在,我們也一樣需要耐心去傾聽,而不要感到不耐煩,也不要爭論或對質,先釐清清楚是否真的有東西不見了,若是真的有東西不見了,可能是因為失智症患者記憶退化忘記放到哪裡,我們可以一起想辦法幫忙尋找並建立一些因應對策,例如列出物品清單,常用品或貴重品如眼鏡、鑰匙、存摺等放在固定地方,若確定了根本沒有那些東西,只是妄想,那就得針對不同的情境運用一些方式,舉出一些客觀的證據來幫忙患者建立現實感,例如澄清Lucky是公狗不會生小狗來解釋根本沒有小狗,但若是妄想很堅定,無法用證據說服,那就運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,將話題引導到另一件事情上,另外在平日生活可以幫患者建立一套規律的活動,包括一些合適的運動或是簡單的工作,盡量充實日間的活動,也可以幫助患者免於一直沈浸在妄想的內容。

引起老年失智症的原因有很多,但不管是什麼原因引起,若未給予治療則通常都會逐漸惡化,由輕度失智走向重度失智,最後連自己是誰都忘記了,大小便失禁,生活起居都需人照料,這顯然和現代人期待的樂活生活—以健康自給自足的型態過生活—相背。所以說,若周遭有長輩或朋友出現這些症狀時,記得多關心,也記得及早就醫喔!

彰濱秀傳紀念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廷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