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/12/09 09:32:54 吳青蓉 回首頁

向金牌選手學習致勝心態

17歲的阿毅(化名)由媽媽陪同來到診間,媽媽說:「學校開學了,但他都不想去上學,可以和醫師聊聊嗎?」

阿毅沉默了很久才說:「我不聰明、能力不如人,努力有什麼用?去學校有什麼用?」

詳聊之後才知道,阿毅國中時期是學校的田徑校隊,得失心很重,比賽成績好就認真練,遇到瓶頸就退縮,看到隊友或別人的成績進步,更討厭自己的無能,這樣反反覆覆、進進退退。

他常請假不想上學,日前看了世大運比賽之後,情緒波動很大,在家不講話、不想上學,甚至會摔東西。

調整心態 積極面對挑戰

的確,世大運台灣選手的戰績可觀,除了成功來自於他們的努力,「心態」也是他們非常重要的特質。

「心態」是人們面對各種處境時,理解及解釋的傾向。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卡蘿.杜維克(Carol S. Dweck),將心態分為兩大類型:「成長心態」及「固定心態」。

「固定心態」的人相信聰明才智是天生的,無法藉由學習改變。挫敗代表自己不聰明,能力不如人。因此,當他們遇到挑戰時,會傾向逃避,以避免失敗,也排斥努力,只想守著自己熟悉的舒適圈。

擁有成長心態的人相信天賦只是起跑點,努力才會成功。沒有所謂的天才,每個人都需經過磨練才能成功,他們珍惜每次失敗及挫折的經驗,擬訂具體計畫使自己學習成長,積極面對挑戰,勇於承擔錯誤。

心態是可以調整的,除了自我覺知,家庭、學校、同儕都具有影響力。

阿毅屬於固定心態的人,看別人成功就悔恨自己的失敗,痛苦情緒一直鑽牛角尖,他也有輕微憂鬱症的困擾,需要醫師及心理師介入改善症狀。

建議大家,在抱怨職場太血汗時,試著把焦點專注在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;人際關係緊繃時,勇於面對事實,才有機會覺察問題在哪裡;懷疑自己辦不到時,嘗試自我對話,檢視自己還能如何加強,相信好事會發生的。

現代人生活壓力大,讓我們拋棄固定心態,向金牌選手學習致勝心態吧!

(彰濱秀傳紀念醫院 身心內科/精神科 陳皇誠醫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