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日報報導
《中華日報》肺癌晚期 基因檢測有助精準用藥 2017/8/31
記者葉進耀/台南報導
台南市立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李楊成表示,在肺癌治療上,選擇基因檢測及標靶治療突變的基因,不僅能延長存活時間,也能降低化療副作用,提高生活品質。
李楊成指出,針對癌症的治療,絕大多數人都知道不同罹癌期別,有著不一樣的治療方式,像第一與第二期的癌友,因為癌細胞尚未擴散,主要以外科手術切除、化療或電療方式治療;針對癌細胞已經轉移的第三或第四期癌症,就不適合開刀治療,可能會施以化療或局部電療為主,但因為化療會將身體的好細胞跟癌細胞同步殺掉,因此癌末病患通常會受到化療副作用的摧殘,影響其生活品質。癌症有些可以根治,有些則可控制。
李楊成表示,治療肺癌,想避免化療副作用,患者還有其他選擇,研究發現致癌基因ALK是促使癌症進展的重要因素,同時也是非小細胞肺癌的發展關鍵,建議晚期患者可先進行ALK基因檢測,若發現體內的確有致癌基因存在,醫師用藥的選擇上就會比較精準,高達七到八成能直接抑制體內的突變基因,抑制腫瘤的生長,延長其存活時間。
他進一步說明,接受基因檢測的優勢除了能幫助醫師在用藥選擇上的精準度外,對於患者也可以免除化療帶來的副作用。因為化學治療會影響體內的好壞細胞,相對副作用會較為明顯,而治療的成效也必須在化療結束後才得以評估;因此,若病患能事先接受基因檢測,發現體內確切存在ALK這個基因突變,直接針對突變基因做標靶治療,可免掉嘔吐、掉髮等化療副作用。